|
|
2025年5月10日網警查處一起法律服務公司侵公案 |
歷史上的今天
欄目:重大事件
發布時間:2025-05-10 15:11
|
|
|
2025年5月10日發生的重大事件:
摘要:2025年5月10日(農歷2025年4月13日),網警:法律服務公司竟知“法”犯“法”,侵犯公民個人信息?。
法律服務公司竟知“法”犯“法”,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網警帶你探查其中奧妙。
北京時間2025年5月10日,公安部網安局官方微信公眾號2025年5月10日發布案例,內容如下:
法律服務公司竟知“法”犯“法”,企業追債走“捷徑”?近期,公…
|
2025年5月10日(農歷2025年4月13日),網警:法律服務公司竟知“法”犯“法”,侵犯公民個人信息?。
法律服務公司竟知“法”犯“法”,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網警帶你探查其中奧妙。
北京時間2025年5月10日,公安部網安局官方微信公眾號2025年5月10日發布案例,內容如下:
法律服務公司竟知“法”犯“法”,企業追債走“捷徑”?近期,公安網安部門破獲一起案件——某法律服務咨詢公司在為企業提供法律服務過程時與非法“查檔”服務商勾結,通過非法手段獲取債務人信息以牟取暴利。
典型案例
近日,浙江紹興公安網安部門在工作中發現,轄區內有家法律服務咨詢公司在提供法律服務過程中,利用客戶因缺乏債務人身份信息無法立案的漏洞,與非法“查檔”服務商勾結,在給予法律服務過程中向客戶提供查檔服務,并以每次500元至3000元不等的價格收取“調檔費”,嚴重侵犯了公民的合法權益。
目前,該公司法人金某某及股東陳某某、陸某某等人已被屬地公安機關依法采取刑事強制措施,作案的手機與電腦已被扣押。案件正在進一步偵辦中。
法律條款
公民個人信息受法律嚴格保護,任何非法獲取、出售或提供個人信息的行為均屬違法犯罪。依據我國相關法律法規: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253條之一規定:違反國家有關規定,向他人出售或提供公民個人信息,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處或單處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
《網絡安全法》第44條明確:任何個人或組織不得非法獲取、出售或向他人提供個人信息,違者將依法承擔民事責任、行政處罰或刑事責任。
《個人信息保護法》第10條強調:任何組織、個人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傳輸他人個人信息,不得非法買賣、提供或公開他人個人信息。
本案中,涉案法律服務公司的行為已嚴重觸犯上述法律,公安機關將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
網警提示
起訴不知道被告身份信息?網警幫你支支招!
01
先明確:哪些信息可以替代身份證號?
法院立案不一定必須身份證號,以下信息組合也能嘗試立案:
①姓名+手機號(部分法院接受)
②姓名+詳細地址(如快遞收貨地址、租房合同地址)
③企業/個體戶名稱+統一社會信用代碼(網上可查)
關鍵點:你不需要100%完整的信息,但至少要能讓法院確定“這個被告是真實存在的”,而不是虛構的,法院就可能受理。
02
再支招:申請法院協助查詢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209條,原告需提供被告的明確身份信息(如身份證號),但若確實無法獲取,
①向法院申請《協助調查函》:憑立案庭開具的函件,到當地公安機關或市場監管局查詢被告的戶籍、工商登記等信息。
②委托律師查詢:律師可持執業證、律所介紹信等材料,向公安或市場監管部門調取相關信息(部分地區允許)。
03
需切記:幾點關鍵建議
??不要嘗試非法手段(如黑客、人肉搜索),否則可能涉嫌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
①盡量在糾紛發生前保留對方身份證復印件(如簽合同時)。
②委托律師效率更高(律師有更多合法查詢渠道)。
③網絡維權要固定證據(截圖、錄屏、公證)。
結語
公民個人信息受法律嚴格保護,維權絕不能以違法為代價!網絡空間不是法外之地!廣大網民在通過法律途徑維護自身權益時,必須嚴格遵守《個人信息保護法》《刑法》等相關法律法規,任何非法獲取、買賣、泄露他人個人信息的行為都可能構成犯罪!同時公安機關將持續保持高壓態勢,嚴厲打擊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犯罪!
素材|浙江網警
(公安部網安局公眾號)
|
|
|
上述內容已注明媒體來源的,為本站編輯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標明錯誤或者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及時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迅速進行處理。向原創致敬!!!
|
免責聲明:
|
|
1、本站部分內容系網友投稿或編輯轉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本頁面內容里面包含的圖片、視頻、音頻等文件均為外部引用,本站一律不提供存儲。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或斷開鏈接!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客服
|
|
|
|
|
|
|
|
|
歷史上的今天 |
|
今天是:2025年05月10日(星期六)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