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25年8月27日防空導彈專家于本水院士逝世,享年91歲 |
歷史上的今天
欄目:重大事件
發布時間:2025-08-27 23:04
|
|
|
2025年8月27日發生的重大事件:
摘要:2025年8月27日(農歷2025年7月5日),防空導彈專家于本水院士逝世,享年91歲。
中國工程院院士、我國防空導彈專家于本水同志逝世。
北京時間2025年8月27日,中國航天科工官方微信公眾號2025年8月27日發布訃告,內容如下:
訃告|沉痛悼念于本水院士
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我國防空導彈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
|
2025年8月27日(農歷2025年7月5日),防空導彈專家于本水院士逝世,享年91歲。
中國工程院院士、我國防空導彈專家于本水同志逝世。
北京時間2025年8月27日,中國航天科工官方微信公眾號2025年8月27日發布訃告,內容如下:
訃告|沉痛悼念于本水院士
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我國防空導彈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二院、二部科技委高級顧問于本水同志,因病醫治無效,于2025年8月27日11時08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1歲。
于本水同志是我國具有重大影響力的空天防御技術專家,長期從事防空導彈研制工作,曾主持地空導彈、艦空導彈研制和先進防御武器系統發展戰略研究工作,曾任多型防空導彈武器系統總設計師、副總設計師,是我國防空導彈和武器系統技術專家,為航天事業發展做出創造性成就。他先后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和一等獎、國防科技進步一等獎、全國科學大會獎、航空航天部勞模、“軍工先鋒榜樣”、航空航天月桂獎終身奉獻獎、航天系統“有突出貢獻專家”、中國航天基金榮譽獎等榮譽。
于本水是我國攔截低空超低空目標導彈、攔截掠海目標導彈及陸軍野戰防空導彈的開拓者。他參加了我國防空導彈創業和第一代防空導彈研制,從543導彈仿制到紅旗二號方案論證和研制,在解決攔截高空高速和機動目標等技術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他主導研究的“近快戰法”以其赫赫功勛在航天和我國防空作戰歷史上留下了永不磨滅的印記。他在我國第一個第二代防空導彈研制過程中,主持和參與攻破了快速反應高集成度導彈設計和攔截超低空目標等關鍵技術,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他作為我國野戰防空導彈武器系統總設計師,主持了方案制定和技術攻關。他還主持B610導彈研制工作,創新性將防空導彈改為飛航式地地導彈,為相關領域發展作出巨大貢獻。
于本水同志具有堅定的共產主義理想信念,對黨高度忠誠、對祖國無限熱愛,將畢生心血全部傾注到航天事業之中,為我國國防事業發展奮斗終生。我們沉痛悼念并深切緬懷于本水院士!
謹此沉痛訃告!
于本水同志治喪委員會
二零二五年八月二十七日
(中國航天科工公眾號)
于本水個人資料簡歷:
于本水(1934年5月1日-2025年8月27日),男,漢族,吉林省長春市九臺區人,宇航科學與技術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共產黨黨員,生前是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科學技術委員會顧問、中國航天科工二院二部科技委高級顧問、中國空軍院士顧問、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和哈爾濱工業大學等校兼職教授、博士生導師。
人物生平:
1934年5月1日,于本水出生于吉林省長春市九臺區。
1953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1954年9月—1955年9月,在北京俄語學院學習俄語。
1955年9月—1960年9月,前往莫斯科航空學院學習飛行器設計。
1960年9月—1962年5月,任國防部五院一分院二部工程副組長。
1962年5月—1965年5月,任國防部五院二分院二部工程組組長。
1965年5月—1970年1月,任七機部二院二部室副主任。
1970年1月—1979年11月,任七機部二院二十六所研究室主任。
1980年1月—1994年1月,任航天部二院二部研究室主任。
1994年1月,任中國航天二院二部集團科技委常委。
2001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綜合自百度百科)
|
|
|
上述內容已注明媒體來源的,為本站編輯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標明錯誤或者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及時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迅速進行處理。向原創致敬!!!
|
免責聲明:
|
|
1、本站部分內容系網友投稿或編輯轉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本頁面內容里面包含的圖片、視頻、音頻等文件均為外部引用,本站一律不提供存儲。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或斷開鏈接!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客服
|
|
|
|
|
|
|
|
|
歷史上的今天 |
|
今天是:2025年08月28日(星期四)
|
|
|
|
|
|
|
|
|
|